SSD冲击很大 十年硬盘并购事件回顾

  回顾硬盘行业最近十年来所走的路,不难发现,随着竞争的不断激烈化,新技术的催生,这个行业的每一次动荡都可以衍射出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于是,每个硬盘厂商都选择在自认为最合适的时机进行了合适的动作并购。

  就在上周西部数据宣布收购日立环球科技存储技术(Hitachi GST)公司之后,业界再次引起了一阵波动。这桩43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使很多人都会猜想,西部数据为何会这样做,今后硬盘驱动器厂商只剩下两家,意味着什么。

  首先来看一下市场占有率方面。自去年第一季度开始西部数据的硬盘出货量方面就超越了希捷,而最新的2011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表,西部数据出货量达5220万块,总营收24.75亿美元,净收益2.25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利润下降比较严重。

  而希捷方面出货量则为4890万块,但总营收高达27亿美元,不过净收益只有1.5亿美元。

  净收益需要仔细考虑企业本身的经营成本等因素,因此我们更多要关注的还是总营收,虽然出货量少于西部数据,但是营业额却并非如此。其中的差距,其实就来源于企业级市场。

  其实从最近两年希捷、Hitachi GST以及收购了富士通硬盘业务的东芝的动作来看,这都与(企业级)固态硬盘有密切关系。那不如我们先回顾一下最近十年间,硬盘行业发生过的大事。

  2000年10月4日,由于PC销量的下滑,硬盘市场遭遇了寒冬,美国昆腾(Quantum)公司把自己的硬盘部门股权置换形式卖给了迈拓(Maxtor)公司,交易总值约为23亿美元,并于2001年4月2日合并完成,新公司沿用Maxtor名称。这桩收购使迈拓成为了当时硬盘行业的老大哥,并重新杀回SCSI市场。但是好景不长,2001年第四季度,希捷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迈拓。

  昆腾(Quantum)公司成立于1980年,很早就进入了SCSI市场,可以说在那个上世纪90年代,昆腾公司的SCSI硬盘是处于领头羊的。而针对消费级市场,也推出过火球(Fireball)系列、大脚(Bigfoot)系列这种经典产品,当时的主流产品开始从5400RPM向7200RPM过渡,昆腾十代和昆腾Plus应该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昆腾硬盘给当时的用户留下了太多的赞美之声,被迈拓收购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硬盘行业受到冷遇,给WD等公司带来沉重打击,而昆腾硬盘的消失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从现在来看,2000年之前的几年当中,硬盘行业长期处在以超越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Ultra ATA/100的推出、第三代GMR(巨磁阻)磁头技术的应用使硬盘单碟容量飞速猛增。随着当时PC市场的出现了一次饱和,依赖于PC市场的硬盘行业自然受到冷遇,当时的危机带给了诸如西部数据这样的公司的沉重打击。被迈拓收购之后,昆腾公司将经历放在了磁带业务上,目前依然活跃在磁带机和磁带库市场当中。

  2002年4月16日,日立集团和IBM公司宣布将把两家公司各自的硬盘业务联合起来成立一家单独的合资公司,整合各自的硬盘业务。作为引领了硬盘行业25年的IBM公司,这一消息的宣布显然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而在同年6月3日,两家公司进一步宣布新整合的业务将转移到日立所拥有的一家新公司来负责,日立以20.5以美元收购多数与IBM硬盘业务相关的资产。最终,IBM宣布完成与日立关于联合硬盘业务的消息,最终成立了一家名为日立环球存储科技(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的公司。

  应该说在合并之前日立在硬盘行业中的所作所为并不为多少人所熟知,反倒是IBM硬盘在当时大红大紫。实际上日立早在1982年便推出了第一个容量突破1GB的磁盘驱动器H-8598。

  日立H-8598是世界上第一款容量超过1GB的硬盘驱动器,拥有10张14英寸的碟片

  以现在的目光来看,IBM之所以“卖掉”自己耕耘了25年的硬盘业务,有些人会联想到“玻璃硬盘”,的确当年这款硬盘遭遇了严重的坏道问题,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缩影。以技术见长的IBM虽然主导了GMR(巨磁阻)技术但是很快就被其他对手迎头赶上,使得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并被西部数据反超,而2000~2002年间硬盘行业依然处于低谷。所以,你可以认为,同样是由于市场的原因,让IBM果断地做出了选择。

  玻璃硬盘超高的故障率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2002年IBM硬盘部门亏损超过了5亿美元,份额也不断下滑

  在这之后的三年里,HGST的硬盘业务得到明显增长,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当时HGST完全承接了IBM硬盘的份额,与西部数据不相上下,在15~20%左右。而迈拓在2002年之后市场占有率也是逐步下滑,希捷公司在当时已经独霸武林。

  近几年来最让人震惊的事件便是希捷(Seagate)公司收购迈拓(Maxtor)了,那是在2005年12月21日两家公司联合宣布的消息,希捷以收购迈拓公司所有股票的方式达成协议,最终收购交易价值大约为19亿美元,此项交易直到2006年5月22日才宣告完成。而这项收购,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收购了昆腾硬盘业务的迈拓公司重新进入SCSI市场,并热情参加新标准的制定

  其实从当时的情况去看,迈拓被收购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不思进取”,也是因公司人员的变动所导致的内部因素。Mike Cannon是主导迈拓公司辉煌的重要人物。但是在那之后迈拓公司一直经历着人事方面的变动。CEO、CFO都频繁更换。即便获得了昆腾的SCSI市场,也使得内功受损。市场占有率不断流失,甚至在2005年1月宣布放弃大有前途的2.5英寸硬盘业务。最后终于走向亏损而被并购。

  当时有业内人事分析,与其说希捷对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持有一种渴望的态度,不如说迈拓渴望寻求被收购持有一种渴望的态度。这一收购,使得已经占据了硬盘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希捷更加旺盛,收购并不会呈现“1+1=2”的情况,在并购之后半年之后希捷的市场占有率从30%增加到35%,远高于西部数据的20%,日立的份额也获得了增长,但是依然只有17%左右。

  2004到2005年间各大硬盘厂商市场占有率的统计,能够正常的看到一年里只有迈拓的份额下降最明显

  其实希捷收购迈拓,在产品线方面基本上没有任何好处,两家公司的业务重合度实在太大,要是以当时分析师的目光来看绝对会认为是最为失败的。如果说希捷用19亿美元所买到的,几乎也只有完善基础设施和减少相关成本。而事实上证明,这次收购给希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市场占有率的势头也持续了仅仅一年之久,在2007年年底开始下跌。

  时间来到了2009年2月19日,这一天东芝(Toshiba)公司和富士通(Fujitsu)公司达成协议,东芝将持有富士通磁盘驱动器业务80%的股权,而剩下的20%是富士通出于平稳过渡的需要。总之这次交易意味着东芝收购了富士通的磁盘驱动器业务,而这项交易花费了不到10亿。而且这次收购发生在2009年年初,这样一个时间段,固态硬盘慢慢的开始向企业级市场招手。

  富士通在2.5英寸企业级硬盘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05年3月率先发布了首款万转2.5英寸SAS硬盘

  其实很多用户对这次收购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毕竟东芝和富士通的硬盘在传统硬盘市场中的占有率并不突出。而且富士通很早就退出了3.5英寸市场,并成为企业级2.5英寸硬盘市场的引领者,拥有SAS的有关技术,而这正是西部数据所渴望获得的。西部数据在企业级市场的占有率几乎能忽略不计,尽管在桌面级3.5英寸市场上表现不错,但是利润率增长非常缓慢。这样是当时业内传出西部数据收购富士通的可能性。

  其实当时业内分析人士就指出,东芝与富士通联姻正是与SSD有关。首先东芝是全球重量级的NAND闪存芯片制造商,而且已拥有了自己的固态硬盘控制器技术,与富士通所拥有的SAS和FC技术正好互补。

  2010年11月HGST宣布推出Ultrastar SSD400S系列企业级固态硬盘宣告与英特尔两年的合作修成正果

  2008年12月,日立环球存储科技(Hitachi GST)公司与英特尔(Intel)宣布双方将连手开发并推出SCSI(SAS)和光纤信道(FC)接口的企业级固态硬盘,以适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与存储系统。这一事件引起了整个存储行业。其实从去年11月日立携英特尔正式对外发布Ultrastar SSD400S系列企业级固态硬盘这一动作来看,日立和英特尔的合作非常成功。固态硬盘在IOPS方面所拥有的非常大的优势不断吞噬着15000 PRM传统硬盘市场,Fusion-io所持有的PCI-E固态硬盘主控技术更是对这样的领域的强力冲击。

  在重新描述本次西部数据收购Hitachi GST之前,我们仍旧是先回顾一下最近这一年内的几大硬盘厂商的动作。2010年上半年,东芝就宣布将于2011年进军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而在三个月之前,东芝首批企业级SSD产品MKx002TSKB系列就正式向外界宣布,使用的正是SAS 6Gbps接口。

  东芝于三个月前发布的3.5英寸SAS接口企业级硬盘代表了与富士通联姻的成果

  尽管希捷也在2009年年底发布了企业级固态硬盘Pulsar,但是并没有采用SAS接口。不过从笔者最新得到的消息来看,希捷已经于昨天正式对外发布采用SAS 6.0Gbps的固态硬盘Pulsar.2和Pulsar XT.2,同时登场的还有Savvio 10K.5、Savvio 15K.3以及3TB Constellation ES.2硬盘。第二代Pulsar的推出,宣布希捷郑重进入企业级SAS固态硬盘市场。

  不过希捷并未公布关于Pulsar的主控芯片技术是由哪家厂商提供的,但从东芝和日立发布的产品来看,应该也是结合自己的SAS技术和某家的闪存技术共同研发的。有人说希捷采用的是三星的闪存颗粒,但是具体的控制器技术现在还只能猜测。

  希捷昨日刚刚推出的Pulsar.2固态硬盘使其成为了第三个进入SAS固态硬盘领域的厂商

  其实我们大家可以得到的结论就是,日立拥有SAS技术,在2008年年底就和英特尔合作开始开发SAS和FC接口的企业级固态硬盘,并于去年年底正式对外发布有关产品;富士通也拥有SAS技术,在2009年年初被东芝收购之后开始研发自己的SAS固态硬盘,也是在去年年底发布有关产品;希捷在SAS市场的份额不必多言,与某家闪存芯片厂商合作之后于昨日刚刚发布了全新的SAS企业级固态硬盘。

  西部数据进入SAS市场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也没有15000 RPM产品,经验不足,在收购Hitachi GST之前自然没实力部署SAS固态硬盘相关产品

  在无形当中,这一个市场的三家硬盘厂商就先后进入SAS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步伐惊人的一致,甚至开始研发有关产品的时间也惊人的相似,似乎也只剩下西部数据还没有动作,它进入SAS市场只有一年的时间。至少在收购Hitachi GST之前根本就没有传出西部数据有相关计划的消息。

  其实你觉得西部数据没有动作也并非正确。2009年3月31日,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公司3月30日宣布以6500万美元现金收购嵌入系统市场领先固态硬盘提供商SiliconSystems。这一收购被认为是西部数据对自己产品线的一个补充,而且非常廉价,性价比很高,符合西部数据一贯稳健的作风。

  不过这一收购只能使得西部数据开始步入固态硬盘市场,毕竟SiliconSystems只在嵌入式系统方面稍有作为,自己在SAS技术方面经验的不足依然没办法得到解决,相关的企业级固态硬盘更是无从谈及。收购SiliconSystems一年之后的西部数据发布了自己的固态硬盘产品SiliconEdgeBlue,只是一款采用JMicron解放方案的固态硬盘,面对Intel和SandForce的产品没什么优势。

  收购SiliconSystems使西部数据顺利进军SSD市场,但是影响力还是太小

  所以我们已很明显地看到了西部数据收购Hitach GST的动机,进一步补充自己在企业级硬盘市场的短板,获得后者与英特尔共同研发的成果和技术,正式进军SAS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所以你认为西部数据只是希望获得硬盘市场老大的地位的话那其实只是一个表象。从现在的情况去看,好戏还在后面。只是这43亿美元的付出未免显得有一点大了。

  在西部数据公布收购Hitachi GST的消息以后,很多媒体都全面地,从市场角度、产品线角度分析了今后的走势。大家都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在消费级市场方面,西部数据和Hitachi GST的重合度是非常大的。一些业内人士也指出,Hitachi GST被收购之后所留下来的市场空间会被希捷夺走一部分,这就是“1+12”的原理,只是在企业级份额方面获得了全面的增长。

  西部数据收购HGST之后,深蓝色和深黄色可能仅仅是简单的相加吗?根本不可能

  当然,西部数据目前拥有的只是Ultrastar SSD400S,今后西部数据自然会推出自有品牌的相关这类的产品,但是面对已确定进入了这一个市场的东芝和希捷,西部数据在起跑线上有点落后了。

  可能很多人会想的是,日立集团旗下的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怎么就会把自己卖掉呢?归根为一句话,他们当初的整合并不成功。ZDNet至顶网主编张广彬指出,Hitachi GST和IBM在企业文化和风格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毕竟整合并不仅只是将人员和技术生硬地结合在一起。结果在2010年,Hitachi GST成为了日立集团旗下最不被看好的部门。与其说是被收购,倒不如说是渴望被收购,与迈拓当年恰似有几分相似。

  那么现在问题已明朗化了。传统硬盘在面对固态硬盘的冲击面前,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企业级市场。毕竟无论是Intel、SandForce、Marvell、Toshiba、Samsung、JMicron还是其他的固态硬盘主控方案提供商,都并不拥有SAS技术,而在PCIe固态硬盘方案市场方面有LSI和Fusion-io占据,剩下的SAS市场则只能由传统硬盘厂商和固态硬盘主控方案提供商合作进入。

  固态硬盘给OCZ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此前OCZ公布的财报中显示SSD业务实现了325%的同比增长速度

  这是一个必然,毕竟相比固态硬盘在过去的一年中突飞猛进的表现,传统硬盘的利润增长实在太少,这从OCZ今年年初宣布彻底放弃内存业务就能够准确的看出,尽管其市值还不足希捷和西部数据的零头(当然这两个公司不可能来做比较)。但从去年年底希捷的私有化和将被收购的风波来看,这个影响实在不小,因为希捷与众多私募投资者谈判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将希捷在SandForce公司的持股比例提高的60%。

  西部数据在收购Hitachi GST自然会成为业内最大的硬盘厂商,但是相信西部数据也绝不会感到轻松,因为传统硬盘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而磁带机依然作为离线存储(OffStore)的主要存储设备用于数据备份和存储,有廉价容量大的特点。所以传统硬盘厂商如今也在积极部署下一代磁记录技术,只是其中的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现在仍在实验室当中,而现有的垂直磁记录技术将在三到五年内达到极限。但是此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的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刚刚收购Hitachi GST而背负一身债务的西部数据想要进入SAS固态硬盘领域还需要一段时间,能否有精力研发下一代技术还是个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收购要么源于自身原因,要么由于市场原因,这两点也是相辅相成的。你可以认为前几次收购多少都是因为各大硬盘厂商在激烈的竞争和不太好的市场环境中导致的,那么之后的两桩收购案就均和固态硬盘有关。现在固态硬盘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有率还不足10%,但却已经呈现出一丝浮躁气氛,这从某些厂商急于迈入25nm制程这一做法就能够正常的看到,所以传统硬盘厂商立即进入消费级固态硬盘市场并不明智,继续收购倒有可能。而如果没办法把握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的话,可以说,留给西部数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只有通过不停地改进革新和提升AI技术在手机中的应用,才能使用户得到满足日渐增长的智能化需求,引领手机行业迈向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未来。

  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在社会化媒体发文称,“看了友商发布会,我觉得魅族21 Pro有很多超前的AI概念,打得过小米14 Ultra和华为Pocket 2,原计划2月29日的发布我让团队争取实施出来,给所有魅友一个交代。”

  作为“中期改款”的小米平板6S Pro 12.4相比于2023年发布的小米平板6 Pro以及小米平板6 MAX来说,在屏幕、性能、充电、互联特性等方面的体验都更加优秀,已经是目前安卓平板中绝对第一梯队的产品,不论是作为影音娱乐的大屏还是辅助办公的生产力工具,小米平板6S Pro 12.4都可以完美胜任各种角色,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多样化的优质体验。

  财报电话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宣称,公司接下来会加大对智能手机业务的投入,要在三年内回到主流厂商行列。

  小米14 Ultra在2月22日发布,该机搭载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全面定义了未来移动影像新层次,并在性能、连接、音频等方面带来出色体验。

  追觅H30系列推出了一款全屋清洁大师洗地机——H30 Pro Plus Mix,带来了多重维度的体验突破,其搭载追觅新一代双滚刷3.0系统,颠覆传统双滚洗地方案,让清洁翻倍,事半功倍。

  Redmi Book Pro 14 2024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平台打造,集成独立NPU为AI应用加速,2.8K高分高刷屏幕显示出众,澎湃智联可用性大幅度的提高,首发售价仅需4999元起,继续贯彻Redmi一贯的性价比基因。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扫一扫,关注我们